在品牌設計領域,SI設計和VI設計是兩個經常被提及的專業(yè)術語。很多企業(yè)客戶初次接觸時容易混淆這兩者,甚至會認為它們是一回事。其實,這兩種設計體系雖然都是品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,但它們在應用場景、功能定位和實施方式上有著本質的不同。理解這些區(qū)別,對企業(yè)打造完整的品牌形象至關重要。
SI設計,全稱Space Identity設計,翻譯過來就是空間識別系統設計。它主要解決的是品牌在物理空間中的呈現問題。想象一下,當你走進一家連鎖咖啡店,無論是北京、上海還是廣州的分店,都能感受到相同的空間氛圍、相似的布局規(guī)劃和一致的服務體驗,這就是SI設計的功勞。SI設計關注的是三維空間中的品牌表達,包括店面布局、動線規(guī)劃、裝修風格、燈光效果、家具配置等所有與空間體驗相關的元素。它確保消費者在任何實體接觸點都能獲得統一的品牌感受。
而VI設計,即Visual Identity設計,是視覺識別系統的簡稱。這是大多數人對"品牌設計"最直觀的理解。VI設計處理的是品牌的二維視覺表達,包括標志、標準字、標準色、輔助圖形、字體系統、品牌攝影風格等視覺元素的應用規(guī)范。當我們看到金黃色的"M"標志就想到麥當勞,看到紅色的可口可樂飄帶字體就聯想到這個飲料品牌,這些都是VI系統成功建立的視覺記憶。VI設計確保了品牌在所有視覺傳播材料上的一致性,從名片到廣告,從產品包裝到網站界面。
從實施難度來看,SI設計往往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和更長的執(zhí)行周期。因為SI涉及到實體空間的改造,需要協調裝修施工、材料采購、設備安裝等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,一旦確定方案后修改成本較高。而VI設計雖然前期需要深入的策略思考和創(chuàng)意設計,但后期主要是在各種媒介上的視覺應用,調整和更新的靈活性相對較大。
在應用場景上,SI設計主要服務于擁有實體空間的企業(yè),比如連鎖零售、餐飲酒店、醫(yī)療機構等。它幫助這些企業(yè)在不同地點復制統一的品牌體驗。而VI設計的適用范圍更廣,任何需要通過視覺傳達信息的組織都需要VI系統,包括互聯網公司、金融機構、制造業(yè)等。即使是沒有實體店面的品牌,也需要通過VI系統建立視覺識別。
有趣的是,這兩種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經常需要協同工作。一家連鎖餐廳既需要VI系統來統一菜單設計、外賣包裝和廣告形象,也需要SI系統來確保每家分店的裝修風格和服務體驗一致。優(yōu)秀的品牌設計往往能讓VI和SI相互強化,比如將VI中的主視覺元素巧妙地融入空間設計,或者在SI中創(chuàng)造獨特的視覺符號進而延伸到VI系統中。
從設計流程來看,VI設計通常先于SI設計。因為VI確定了品牌的核心視覺語言,這些元素需要被整合到空間設計中。設計師在進行SI規(guī)劃時,會參考VI系統中的色彩體系、圖形元素和風格調性,將它們三維化、空間化。比如,一個以藍色為主色調的科技品牌,其體驗店的SI設計也會延續(xù)這種色彩氛圍;一個采用圓潤logo圖形的品牌,其空間中的家具和裝飾線條可能也會呼應這種曲線語言。
隨著品牌建設理念的發(fā)展,現代企業(yè)對SI和VI的整合要求越來越高。很多領先的品牌已經不再將這兩者視為割裂的系統,而是追求"全方位品牌體驗"的無縫銜接。無論是通過手機屏幕看到的廣告,還是在實體店里的購物過程,消費者都應該感受到一致的品牌個性。這種趨勢促使設計師必須具備跨維度的思考能力,既能處理平面的視覺表達,也要理解空間的體驗營造。
在實際的品牌建設項目中,專業(yè)的品牌設計公司會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來規(guī)劃SI和VI的設計重點。對于主要依靠線上渠道的品牌,可能會更強調VI系統的完善;而對于線下體驗為核心競爭力的品牌,則需要在SI設計上投入更多精力。但無論如何,理解SI和VI的區(qū)別與聯系,都是制定有效品牌策略的基礎。
最后要說明的是,優(yōu)秀的SI或VI設計都不是簡單的美工活兒,而是建立在深刻的品牌策略思考之上的。它們需要設計師不僅具備美學素養(yǎng),還要理解商業(yè)邏輯、消費者心理和品牌傳播規(guī)律。當SI和VI系統協同發(fā)揮作用時,品牌才能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起鮮明而一致的印象,這正是所有品牌建設工作的終極目標。
總監(jiān)微信
復制成功
業(yè)務咨詢 何先生
業(yè)務咨詢 何先生
搜索感興趣的內容